“逆行”第一书记守护村民幸福
——记华药集团扶贫干部带领村民防控疫情奔小康
2月3日下午,石家庄通往张家口的高速上,集团公司驻村干部朱兵义、刘晓宾驱车一路向北疾驰。按照河北省通知要求,驻村第一书记要于3日返回扶贫村,协助村两委开展防疫工作。“春节前返石时,村里的防疫工作还没有铺开,虽然一直电话沟通,但还是不放心,今天终于可以回去和大家并肩战斗了。”朱兵义、刘晓宾作为扶贫点张家口阳原县揣骨疃镇窑儿沟村和闫家夭村的第一书记已提前收拾好行李,就等政府一声令下,“逆行”北上。
把忙帮到村民心坎上
经过5个小时疾驰,4个卡口体温监测和登记,终于到达目的地。下车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后备箱里的“宝贝”——每村50个口罩,发给村口监测点执勤的村民。年前获悉村里口罩稀缺,村民购买困难,朱兵义和刘晓宾特意向集团公司申请,争取了100个口罩带回村里。同时,当地夜间温度低至零下十几度,闫家夭村要在两个监测点执勤,考虑到值班党员夜间御寒的问题,刘晓宾又购买了18套棉衣免费发给大家。
根据要求,外地人员返回村里需要连续两周进行自我隔离、避免近距离接触人群。人可以不外出,但工作不能停。朱兵义和刘晓宾手机24小时开机,打电话、发微信、网上办公……由于村民普遍对电子产品应用不熟练,为了做好全面排查,刘晓宾将村民94户197人的资料做成表格,依次录入电脑上报。同时,将疫情防控宣传资料打印出来,挨家挨户放在门口。朱兵义则是在网上搜集各类防控音频资料,每天通过村广播播放给村民。附近康保、宣化出现确诊病例,大家人心惶惶,他们又及时通过村民微信群,及时辟谣各路不实信息。“一句话,做啥事都想着乡亲们就对了。”
“俺们愿意配合他们工作”
到村里转是驻村第一书记每天的“必修课”。“看看大家需要啥,看看哪些工作没做到位,心里就有了谱。”白天,村民们喜欢聚在墙根下聊天晒太阳。现在疫情防控期间,刘晓宾远远看到了,就喊两嗓子:“老乡们回家吧,疫情防控,咱不扎堆。”2月7日,窑儿沟村有户村民家老人去世,按照当地习俗需凭吊7天。根据上级“疫情期间,丧事简办”的号召,朱兵义和村委会跟村民耐心沟通,最终简化丧葬事宜,减少了人员聚集。
窑儿沟村西南方向坐落着一座1200多年历史的鹫峰寺,随着乡村旅游兴起,在当地小有名气。疫情期间,景区按要求虽已经关闭,但还是不时有人开车前来。朱兵义当起了义务巡山队员,在路上悬挂警示标语,看到行人就及时劝返。“来的人,多数不是本村的。而且都是结伴同行的,这就有聚集传染的危险。”仅在2月17日,他就劝返了好几辆车的人。
得益于驻村组工作的严谨、细致、耐心,疫情期间,无论是闫家夭村还是窑儿沟村,均未发生一起因疫情管理而起的争执。“书记他们都是为俺们好,少出门、不扎堆,疫情才能早过去。这个道理,早就给俺们都讲明白啦,俺们都愿意配合!”真心换真情。村民担心由于交通不便驻村书记吃不上菜,大家就时不时送来自家的炸豆腐、酸白菜、土豆等蔬菜。
疫情防控与扶贫奔小康两手抓
“我们这的柴鸡蛋,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味道好……”由于疫情期间运输不畅,老乡的柴鸡蛋滞销不少。2月17日,忙完手头活儿,朱兵义抽空给熟人打电话,推销起村里帮扶项目—养殖大棚产的柴鸡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帮助老乡们走上小康路,也是第一书记要考虑的一件大事。
“今年,我们打算建两个蓄水池,将山上的水引流贮存,方便老乡灌溉;再建三个养殖大棚,扩大养殖规模;扩建民宿客房,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复垦土地,引进资本……让老乡们真脱贫、脱真贫、集体奔小康。”说起今年给窑儿沟村老乡谋划的项目,朱兵义滔滔不绝。而2019年对于闫家夭村来说,不仅解决了15名村民的帮扶就业,而且养殖合作社年底还为村民分红12.4万元。“今年,我们将继续巩固扩大这些‘造血式’扶贫项目,丰富养殖品种,拓展牧草用途,争取更多项目和途径,给老乡们铺就小康路。”刘晓宾信心满满地说。
按照上级要求,集团公司其他驻村干部也于近日全部返回扶贫村,与第一书记一同投入了战斗。他们虽然不能像“白衣战士”在战“疫”的第一线,却用不平凡的工作开展疫情防控,谋划着老乡们的未来。在村民们的眼里,他们也是“最美的逆行者”。
(华药集团党委宣传部 权伟娜/文 华药驻村组/供图)